|
(一)考前充分准备
! p( e W8 e) A9 s7 ^- r, k- r 考生在考前进行细致充分的准备,对提高考试成绩是大有益处的。具体来说,进行考试的前期准备,考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5 H7 a& B6 H; c9 h* ]
1、认真领会考查范围/ H+ `6 m, G- [" l# W
主考部门颁布的考试大纲是命题和考试的依据,也是考生进行复习准备的参照系。但是每年考试大纲的发布时间离考试时间较近,等新大纲出来后再复习备考未免太仓促,因此,考生应先以去年的(或上一次)的考试大纲为依据尽早备考,因为一般来说大纲变化不会太大。在新大纲出来之后,可以新旧对照,根据变化部分调整复习内容。《公共基础知识》考查范围广,熟悉考试大纲,有利于考生有的放矢地备考,也有利于考生对考试的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另外,了解近几年本省考试的真题也有助于把握这一科目的考查范围和形式。0 y5 s& t: l. R8 Q4 N: v1 S7 E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 C Z. z1 Z! u
2、准备必要的辅导资料和练习题& T# l) _1 z" b1 [7 J m) R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具有题量大、考试时间短等特点,如果不进行细致、充分的复习准备,考试时就容易丢分。因此,考生应在充分领会考查范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些质量较高的辅导资料和练习题,为复习备考做好切实的准备。' q7 J+ O6 K7 m% w
很多考生也认识到了考前进行仔细备考的重要性,并制订了一些复习计划,但在备考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究其原因,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准备的资料和练习太少,认为只要好好领会考试大纲,稍加练习即可,这样导致对考试内容及应试技巧的“半生不熟”,考试时由于生疏而产生慌乱,致使考试失利;另一种是准备的资料太多,整天忙于知识的记忆和题海战术而无法自拔,过犹不及。这两种情况考生都应该尽量避免。! `- f: M/ c/ L" N2 x
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分类及练习3 B- ^: A" o, B. ?; a- N
3、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 `. }, H- c. V- E$ A& K 具体内容的复习不能漫天撒网,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状况、工作紧张程度以及生活情况安排复习。既要充分利用时间,又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复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十分关键。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不仅能帮助考生全面学习、巩固知识,更能通过备考目标的不断实现来增强考试的自信心。* c& k+ s5 s9 a# r: t% F# m' x
复习计划中要安排适当数量的自我测试,自我测试应同自己的备考活动协调一致,其具体的实施可以依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等因素进行灵活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备考内容和考试目标的理解,结合考试大纲,大胆推测考试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有意识地为自己设计一些试题,这些试题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重在达到考查目的,然后与辅导教材相对照,以判明正误。1 Q, K7 S6 P! p6 E* r3 Q& W
4、注重记忆,适当练习& y" Y% n% ^1 t, T# N+ M5 ^
公共基础知识,顾名思义,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而已,它的灵活性有限,也不要求有多高的解题技巧,关键就是对知识点的记忆要精准,通晓的范围要广泛。练习是必需的,它的作用首先在于加强记忆、巩固记忆,其次才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所以,只要有针对性地做一定量的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
- I; C4 [* I* g 5、调整心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s* Y7 w# K6 ^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它影响着人的活动及身心健康。情绪产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联系在一起。人们的情绪有好有坏,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最大程度地控制情绪,使其不走向极端,因为极端的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行为,甚至带来不良后果。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让积极的情绪为自己追求成功的目标服务。/ J$ |2 V. ~# V/ V/ g% E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时刻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干扰,情绪波动幅度和频率都较大,特别是接近考试时,这种情况尤甚。比如,很多考生在考试前都会出现焦虑情绪,这是很自然的事。那么,在这种时候考生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树立信心,把焦虑变为动力,从思想上让自己得到放松。其次,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复习计划,保证有足够的复习时间,使自己不会在考前因复习不够而感到沮丧或者紧张,加重自己的焦虑情绪。再次,试着把考试只当做是展露自己才能的一次机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减轻考前心理负担。此外,考试前准备好必需物品,提前到达考试地点熟悉考试环境等,这些都有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
# O. } _+ s, c. X (二)应试时沉着灵活) I2 u6 p2 J2 R6 T* J+ a
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考生平时表现很出色,但一到考试就“熄火”,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这与他们缺乏基本的考试技能有密切关系。以下几个考试技能有助于考生发挥出真实水平:
5 p- C+ ~, j4 }5 ^ 1、把握好考试时间3 y. p* B: B0 R+ L7 ^
考卷打开后,不要忙于作答,先把试卷浏览一遍,了解总的题量以及题目的难易情况,粗略分配一下做每道题所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答题过程中灵活掌握。
8 }, w8 b# f$ C0 {0 M3 y; y 2、先做会做的题; z1 {, w& `$ A# M8 J
千万不要在难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先保证把会做的题目做完,否则会得不偿失。遇到难题时,在上面划一个记号,而后跳过它们,若答完其他题后,仍有时间,可以再思考这些题目。
( z5 ]% E( {' _/ D7 t/ } 3、克服考试中的“舌尖效应”
: o1 p% `/ G: K2 |% p5 \2 ]' _& W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很熟悉的事情,就是一时想不起来,有一种话到口边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心理学中称为“舌尖效应”。“舌尖效应”在人们情绪紧张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考试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考生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在这个时候,考生首先要克服紧张情绪,暂时把这个题目放在一边,先做其他的题,过一会儿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就会想出答案。 B6 S) S: r* m& L* {3 G- |& D/ ^
4、答题时重视第一感觉
% h+ M0 e D" K& \1 s. O" f. p$ w K! ]
在考试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这种情况:针对一个问题,想到了好几种答案,并且觉得这几种答案都有道理,但又只能选一种,这时考生往往会陷入沉思,犹豫不决,最后瞎猜一个答案。在这种情形下,建议广大考生采用最先想到的答案或选项,也就是说要重视直觉思维的结果,重视第一感觉。这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为直觉思维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产生的,熟悉的东西在人的直观反应中比不熟悉的东西更容易被记起。) a1 P' ?& {( h0 H
1 m+ n8 l! y/ h1 V
|
|